地主之谊 dì zhǔ zhī yì

abac式
拼音dì zhǔ zhī yì
注音ㄉㄧˋㄓㄨˋㄓㄧˋ
繁体地主之誼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乡里情深
  • 邻里和睦
  • 同乡之谊
反义词
地主之谊的解释
指地主对佃户或邻里的友好情谊,常用于形容一种传统的乡村人际关系。
出处

1.

《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2.

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地主之谊,原该如此。”
寓意
强调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友好关系和互助精神,特别是在传统乡村社会中。
列子

1.

村里的老李总是乐于助人,体现了地主之谊。

2.

在乡下的聚会上,大家都感受到浓浓的地主之谊。

3.

每逢节日,地主都会邀请村民们来家里聚餐,展现地主之谊。

4.

尽管生活艰难,地主依然坚持帮助村民,体现了地主之谊。

5.

乡村的传统节日里,地主之谊让大家感到温暖和亲切。

6.

晚生得蒙青目,一日~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地主之谊的翻译
德语
die Freundschaft des Grundbesitzers
日语
地主の友情
法语
l'amitié du propriétaire terrien
英语
landlord's friendship
地主之谊的字意分解
de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7:路程;面积。
8: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zhǔ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3: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4:又。
5: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6:公主的简称。
7:主人;东道主。
8: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9:长官;首脑,首长。
10: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11:事主,指当事人。
12:事物的根本。
13:又。
14:死人的牌位。
15:上帝。
16: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17:主持;掌管。
18:支持,提倡,主张。
19:寄住在。
20:注重。
21:保持。
22:主持婚约。
23:预示。
24:存心;萌生。
25:姓。
zhù
1:件,桩。
2:灌入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宜,宜亦声。宜,表示合宜。本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古“谊”与“义”同。
3:意义,意思。

地主之谊,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dì zhǔ zhī yì)。abac式组合,地主之谊意思是:指地主对佃户或邻里的友好情谊,常用于形容一种传统的乡村人际关系。 强调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友好关系和互助精神,特别是在传统乡村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