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执言的解释
指的是勇敢地为正义和公理发表意见,不畏惧强权和压力。
出处
1.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2.
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描述魏国信陵君的门客侯嬴敢于直言劝谏信陵君的行为。寓意
鼓励人们勇敢地站出来为公平和正义发声,体现了勇气和责任感。
列子
1.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小明仗义执言,维护了大家的权益。2.
在讨论会上,李老师仗义执言,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3.
当同学被欺负时,张华毫不犹豫地仗义执言,帮助了同学。4.
在家庭聚会上,表弟仗义执言,化解了一场误会。5.
在社区活动中,王阿姨仗义执言,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6.
人类便应声而起,~,与魔鬼战斗。(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仗义执言的翻译
德语
für Gerechtigkeit eintreten
日语
正義のために発言する
法语
parler pour la justice
英语
speak out for justice
仗义执言的字意分解
zhàng
1:(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同本义。
3:依靠,依赖。
4: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5:仪仗队。
yí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yì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7:姓。
zhí
1:(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2:同本义。
3:拿;持。
4:又。
5:操持;执行。
6:主持;掌管。
7:掌握;控制。
8:固执;坚持。
9:取得。
10:判断。
11:堵塞。
12:结下,结成。
13:对待。
14:至交,好友。
15:相当于“用”、“凭”。
16:姓。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仗义执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àng yì zhí yán)。abcd式组合,仗义执言意思是:指的是勇敢地为正义和公理发表意见,不畏惧强权和压力。 鼓励人们勇敢地站出来为公平和正义发声,体现了勇气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