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不定 tǎn tè bù dìng

abac式
拼音tǎn tè bù dìng
注音ㄊㄢˇㄊㄜˋㄅㄨˋㄉㄧㄥˋ
繁体忐忑不定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忐忑不定的解释
形容心情不安、犹豫不决的状态。
出处

1.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2.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宝玉听了,心下便有些忐忑不定起来。”
寓意
表达内心的不安和不确定,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时保持冷静。
列子

1.

小明在考试前忐忑不定,生怕自己没有复习好。

2.

她忐忑不定地等待着面试结果,心情非常紧张。

3.

第一次上台演讲,他忐忑不定,担心自己会忘记台词。

4.

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忐忑不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5.

他忐忑不定地打开信封,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消息。

6.

两道听了这话,心里~。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

忐忑不定的翻译
德语
ängstlich und unsicher
日语
不安定
法语
inquiet et incertain
英语
anxious and uncertain
忐忑不定的字意分解
tǎn
1:心神不安。
1:——见“忐忑”(tǎntè)。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ìng
1:(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2: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3:镇静;宁静。
4:固定。
5:使安定。
6:平定。
7:又。
8:奠定。
9:决定。
10:确定。
11:规定。
12:约定签定,缔结。
13:止;停止。
14:判定,断定。
15:一定。
16:到底;究竟。

忐忑不定,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tǎn tè bù dìng)。abac式组合,忐忑不定意思是:形容心情不安、犹豫不决的状态。 表达内心的不安和不确定,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时保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