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丑力敌 dì chǒu lì dí

abac式
拼音dì chǒu lì dí
注音ㄉㄧˋㄔㄡˇㄌㄧˋㄉㄧˊ
繁体地醜力敵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 一边倒
  • 毫无悬念
  • 胜券在握
地丑力敌的解释
形容双方实力相当,势均力敌。
出处

1.

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句为“地丑力敌,难分高下”。
寓意
强调双方在竞争或对抗中实力相当,提醒人们在面对对手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策略。
列子

1.

在象棋比赛中,两位选手地丑力敌,棋局进行得非常激烈。

2.

两位武术高手在地丑力敌的情况下,互不相让,比赛精彩纷呈。

3.

这两支足球队在地丑力敌的较量中,最终以平局收场。

4.

在辩论赛中,两队选手地丑力敌,辩论得难分伯仲。

5.

两位棋手在地丑力敌的对弈中,始终无法分出胜负。

地丑力敌的翻译
德语
gleich stark
日语
互角
法语
à égalité
英语
evenly matched
地丑力敌的字意分解
de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7:路程;面积。
8: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chǒu
1:(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2:可恶。
3:污秽。
4:众多。
5:类,相同。
6:厌恶;憎恶。
7:侮辱;玷污。
8:愤怒。
9:惭愧。
10:怪异之事。
11: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角色,扮演滑稽人物。
12:(象形。甲骨文象爪形。①本义:爪 ②地支的第二位)。
13:地支的第二位。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二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早晨一时至三时。
17: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同本义。
3:力量。
4:能力。
5:威力;权势。
6:劳役;仆役。
7: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8:兵士。
9: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10:役使。
11:尽力,竭力。
12:姓。
1:(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2:同本义。
3:抵抗;抵挡。
4:攻击。
5:仇敌;敌人。

地丑力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ì chǒu lì dí)。abac式组合,地丑力敌意思是:形容双方实力相当,势均力敌。 强调双方在竞争或对抗中实力相当,提醒人们在面对对手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