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辱的解释
指在城下被围困而受的屈辱,常用来比喻被迫接受屈辱条件或失败后的羞耻。
出处
1.
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原句为“城濮之战,晋文公与楚成王对垒,晋军大胜,楚军被围于城下,受尽屈辱。”寓意
提醒人们要避免失败和屈辱,勇于面对挑战。
列子
1.
他被对手打败,只能在城下之辱中低头认输。2.
这次失败让他尝到了城下之辱的滋味,心中充满了悔恨。3.
在比赛中输得一败涂地,他不得不接受城下之辱。4.
面对强敌的威胁,他不愿接受城下之辱,选择了奋起反抗。5.
在谈判中,他被迫接受了不平等的条件,真是城下之辱。城下之辱的翻译
德语
die Demütigung der Belagerung
日语
城下の恥辱
法语
l'humiliation d'être assiégé
英语
humiliation of being besieged
城下之辱的字意分解
chéng
1:(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3: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4:城市。
5:国。
6:筑城。
7:守城。
xià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7:地表之下。
8:里面。
9: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10:指时间、处所、范围。
11:位在下的人。
12:下来。
13:落下;降下。
14:弯屈。
15:卸下。
16:发表、宣告。
17:去;到。
18:做饭。
19: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20:又如:连下数城。
21:歇宿;收留。
22: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3:投降。
24: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5:居人之下;谦让。
26: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27:安扎。
28:拍。
29:身分、地位低。
30:次序或时间在后。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rǔ
1:(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2:使…受辱;侮辱。
3:埋没。
4:谦词。承蒙。
5:压下去,挫。
6:隆重;厚。
7:黑。
8:湿润。

城下之辱,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éng xià zhī rǔ)。abac式组合,城下之辱意思是:指在城下被围困而受的屈辱,常用来比喻被迫接受屈辱条件或失败后的羞耻。 提醒人们要避免失败和屈辱,勇于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