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鼓不息的解释
形容战争频繁,战事不断。
出处
1.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2.
出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北边未安,烽鼓不息。'寓意
表达战争的频繁和持续,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列子
1.
小说中描述的边境地区,烽鼓不息,战火连天。2.
历史书上记载了那个时期,烽鼓不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
影片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烽鼓不息,士兵们浴血奋战。4.
在游戏中,玩家们经历了烽鼓不息的战斗场景。5.
故事里的英雄在烽鼓不息的战场上,勇敢地战斗。烽鼓不息的翻译
德语
ständige Kriege
日语
戦鼓が絶えない
法语
guerre incessante
英语
constant warfare
烽鼓不息的字意分解
fēng
1:(形声。从火,夆(fēng)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同本义。
3:泛指举火。
gǔ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7: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8:击鼓进攻。
9:泛指敲击, 弹奏。
10:挥动。
11:拍打;振动。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ī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7:平息。
8:消除。
9:熄灭;消失。
10: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11:利息,利钱。
12:消息。
13:亲生子女。
14: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5:姓。

烽鼓不息,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fēng gǔ bù xī)。abac式组合,烽鼓不息意思是:形容战争频繁,战事不断。 表达战争的频繁和持续,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与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