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济俗的解释
匡时济俗指的是匡正时弊,救济世俗。形容有志于改善社会风气,帮助民众的人。
出处
1.
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2.
出自《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体现了儒家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寓意
强调个人对社会和民众的责任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改进。
列子
1.
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体现了匡时济俗的精神。2.
在灾难面前,他不顾个人安危,体现了匡时济俗的品质。3.
她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的风气,真正做到了匡时济俗。4.
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匡时济俗,赢得了大家的尊重。5.
这位老人一生致力于匡时济俗,深受人们爱戴。匡时济俗的翻译
德语
die Zeiten verbessern und das Volk erleichtern
日语
時を正し俗を済す
法语
corriger les temps et soulager le peuple
英语
rectify the times and relieve the common people
匡时济俗的字意分解
kuāng
1:(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筐”的古字。容器名。
3:“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4:“眶”的古字。眼眶。
5: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6:螃蟹的背壳。
7:古地名。
8: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9: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0: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11:纠正,匡正。
12:拯救。
13:帮助;辅助,辅佐。
14:弯曲。
15:亏损。
16:料定;料想。
17:恐惧。
18:方正;端正。
shí
1:(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同本义。
3: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4:时间;时候。
5:时尚,时俗。
6:时运;命运。
7:时机;机会。
8:岁月,光阴。
9:指时势或时局。
10:代,朝。
11:气候。
12:合时宜的,适时的。
13:当时的。
14:善,好。
15:相当于“常常”、“经常”。
16:相当于“有时”、“偶尔”。
17:按时,到时候。
18:当时,这时,那时。
19: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20:适时;合于时宜。
21:伺候;等待。
22:处,处于。
23:承,承受。
24:姓。
jǐ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8:众多。
9:整齐美好的样子。
jì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7:弥补。
8:及,比得上。
9:成;可以。
10:渡口,过河的地方。
11:能干,中用。
sú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匡时济俗,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kuāng shí jì sú)。abcd式组合,匡时济俗意思是:匡时济俗指的是匡正时弊,救济世俗。形容有志于改善社会风气,帮助民众的人。 强调个人对社会和民众的责任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