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哗然的解释
形容舆论界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反应强烈,议论纷纷。
出处
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外面舆论哗然,说他贪污受贿,弄得一塌糊涂。'
寓意
反映社会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关注度和反应程度,强调舆论的强大影响力。
列子
1.
新产品发布后,消费者们对其质量评价舆论哗然。2.
电影上映后,影迷们对结局的讨论舆论哗然。3.
公司的新政策一出,员工们对此议论纷纷,舆论哗然。4.
某明星的绯闻曝光后,网友们对此反应强烈,舆论哗然。5.
新书出版后,读者们对其中的情节评价不一,舆论哗然。6.
这名高级官员在演说中公然侮辱新闻记者,顿时~。舆论哗然的翻译
德语
die öffentliche Meinung in Aufruhr
日语
世論が沸騰
法语
l'opinion publique en émoi
英语
public opinion in uproar
舆论哗然的字意分解
yú
1:(形声。从车,舁(yú)声。本义:车厢)。
2:同本义。
3:车辆,尤指马车。
4:古地名 。汉置,属临淮郡,东汉改属广陵郡,南朝宋并入江都县。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西。
5:大众。
6:共同抬。
7:乘坐。
lún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lùn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7:判罪;判决。
8:考虑;顾及。
9:较量。
10:控告,举报。
11:凭借。
12:说;陈述。
13:又。
14:研究。
15: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16:选择。
17:治理。
18:主张;学说。
19:议论文。
20:伦理。
21:姓。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舆论哗然,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ú lùn huá rán)。abcd式组合,舆论哗然意思是:形容舆论界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反应强烈,议论纷纷。 反映社会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关注度和反应程度,强调舆论的强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