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威 mín bù wèi wēi

abac式
拼音mín bù wèi wēi
注音ㄇㄧㄣˊㄅㄨˋㄨㄟˋㄨㄟ
繁体民不畏威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民不畏威的解释
意思是如果民众不害怕统治者的威严,那么统治者的威严就失去了作用。这句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统治者失去威信的状态。
出处

1.

《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2.

出自《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寓意
提醒统治者要通过德政而非威严来治理国家,强调民心的重要性。
列子

1.

当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再被学生遵守时,校长感叹民不畏威。

2.

在社区活动中,组织者发现居民对规则视若无睹,体现了民不畏威。

3.

公司管理层发现员工对新政策漠不关心,出现了民不畏威的局面。

4.

当家庭成员不再遵守家规时,家长感受到民不畏威的无奈。

5.

在社团活动中,领导者发现成员对指令无动于衷,出现了民不畏威的情况。

民不畏威的翻译
德语
Das Volk fürchtet keine Autorität
日语
民威を畏れず
法语
Le peuple ne craint pas l'autorité
英语
The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authority
民不畏威的字意分解
mín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wèi
1:(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3:敬;敬服。
4:担心。
5:避开。
6:憎恶;怨恨。
7: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
8:弯曲处。
9:罪。
10:险恶的。
wēi
1:威力;威风。
2:尊严,威严。
3:虐害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5:畏惧
6:震慑。

民不畏威,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ín bù wèi wēi)。abac式组合,民不畏威意思是:意思是如果民众不害怕统治者的威严,那么统治者的威严就失去了作用。这句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统治者失去威信的状态。 提醒统治者要通过德政而非威严来治理国家,强调民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