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之役 shè jì zhī yì

abcd式
拼音shè jì zhī yì
注音ㄕㄜˋㄐㄧˋㄓㄧˋ
繁体社稷之役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社稷之役的解释
指为国家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或行动,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出处

1.

《礼记·少仪》:“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讇,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埽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2.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社稷之臣,惟忠为先。' 后演变成'社稷之役',指为国家而战。
寓意
强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列子

1.

为了保护村庄的安全,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了一场社稷之役。

2.

在灾难面前,消防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展现了社稷之役的精神。

3.

为了维护社区的环境,环保志愿者们进行了社稷之役般的行动。

4.

在困难时期,教师们坚持教育事业,体现了社稷之役的奉献精神。

5.

为了保护珍稀动物,野生动物保护者们进行了社稷之役般的努力。

社稷之役的翻译
德语
um des Landes willen
日语
国のために
法语
pour le bien du pays
英语
for the sake of the country
社稷之役的字意分解
shè
1:(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2:同本义。
3:又。
4:土地之神的神主。
5:祭祀社神之所。
6: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
7:集体性组织;团体。
8: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
9:机构。
10:祭祀社神。
1:(形声。从禾,畟(cè)声。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稷谷)。
2:植物名。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
3:引申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4:五谷之神。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
5:古地名。
6:春秋时齐地,故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7:春秋时晋地,故地在今山西省稷山。
8:春秋时楚地,故地在今河南省桐柏县。
9:春秋时宋地,故地在今河南省商丘。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2:同本义。
3:役使,驱使。
4:劳役。
5:服劳役的人。
6:仆人。
7:门生,弟子。
8:事情。
9:事件。
10:士卒,服兵役的人。
11:职责,职分。
12:战斗;战争。
13:差役。

社稷之役,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è jì zhī yì)。abcd式组合,社稷之役意思是:指为国家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或行动,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强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