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伐正的解释
邪不压正,形容邪恶的力量不能压倒正义的力量,强调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出处
1.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2.
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为“邪不胜正,少不胜老,众不胜寡。”寓意
强调正义的力量最终会战胜邪恶,鼓励人们坚持正义。
列子
1.
在面对欺凌时,小明坚信邪不伐正,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2.
即使面对种种困难,团队成员始终相信邪不伐正,最终完成了项目。3.
在故事中,正义的英雄们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证明了邪不伐正。4.
即使在困境中,父亲教导孩子要坚持正义,因为邪不伐正。5.
在比赛中,尽管对手使用不正当手段,但我们相信邪不伐正,最终获得了胜利。邪不伐正的翻译
德语
Das Böse kann das Gute nicht überwinden
日语
邪は正に勝てない
法语
Le mal ne peut pas triompher du bien
英语
Evil cannot prevail over righteousness
邪不伐正的字意分解
xié
1:(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2:不正当,不正派。
3:异常。妖异怪诞。
4:品行不正的人。
5:中医指邪气 。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yé
1:(mòyé)。
2:古同疑问词“耶”。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fá
1:(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同本义。
3:砍伐。
4:讨伐,进攻。
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败坏,损伤。
7:打破、挫败。
8:敲击。
9:引申为开凿。
10:批评,责备。
11:功劳,功业。
12:畎上高土。
zhēng
1: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2:箭靶的中心。
3:引申为目标。
4:
5:征税。
6:出兵,征讨。
zhè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3:正直,正派。
4:纯正不杂(多指色、味)。
5: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
6:正当;合适。
7: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
8:(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9:整治。
10:纠正;改正,匡正。
11:正法,治罪。
12:决定,考定。
13:官长;君长。
14: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15:嫡长子,与“庶”相对。
16: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17:道理,规律。
18:政治,政事。
19:凭证,证据。
20:正好,恰好。
21: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22:仅;只。
23:端正地。
24:方,刚刚。
25:公然;显然。
26:总是。
27:这么;这样。
28:姓。

邪不伐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é bù fá zhèng)。abac式组合,邪不伐正意思是:邪不压正,形容邪恶的力量不能压倒正义的力量,强调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强调正义的力量最终会战胜邪恶,鼓励人们坚持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