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之势 xíng zhì zhī shì

abcd式
拼音xíng zhì zhī shì
注音ㄒㄧㄥˊㄓˋㄓㄕˋ
繁体形製之勢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形制之势的解释
形容事物发展的态势和形势,常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状态。
出处

1.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2.

出自《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其中提到形势和态势的重要性。
寓意
强调根据事物发展的态势和形势来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性。
列子

1.

看到市场形制之势,公司决定调整战略方向。

2.

他根据比赛形制之势,及时调整了战术。

3.

根据天气形制之势,我们决定推迟户外活动。

4.

她分析了行业形制之势,决定创业方向。

5.

根据疫情形制之势,学校调整了开学计划。

形制之势的翻译
德语
der Trend der Situation
日语
状況の趨勢
法语
la tendance de la situation
英语
the trend of the situation
形制之势的字意分解
xíng
1:同本义。
2:形体,实体。
3:容色,容貌。
4: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5:情势,形势。
6:模型。
7:画图形。
8: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9:比较,对照。
10:描绘。
11: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zhì
1: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同本义。
3:制定,用文字规定。
4:控制;制服。
5:又。
6:又。
7:抑制,限制,忍住。
8:裁决,决断。
9:抵押。
10:规章,制度。
11:又。
12:式样。
13:规模。
14:守父母之丧为制。
15: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16:(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17:同本义。
18:制造,制作器物。
19:作品,文章。
20:式样。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hì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3:力量;威力。
4:形势;情势。
5:姿态。
6:形状;样式;架式。
7: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8:人及动物的睾丸。
9: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0:势头;趋势;时机。
11:姓。

形制之势,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íng zhì zhī shì)。abcd式组合,形制之势意思是:形容事物发展的态势和形势,常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状态。 强调根据事物发展的态势和形势来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