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胡语 pí pá hú yǔ

abac式
拼音pí pá hú yǔ
注音ㄆㄧˊㄆㄚˊㄏㄨˊㄩˋ
繁体琵琶鬍語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琵琶胡语的解释
形容语言不通,无法沟通的情况,常用来比喻交流上的障碍。
出处

1.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琵琶胡语”,原意是指琵琶曲调和胡人语言一样,难以理解。
寓意
提醒人们在沟通中要注意理解对方,避免因语言或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
列子

1.

小明和外国朋友聊天时,语言不通,感觉像在琵琶胡语。

2.

两个人在讨论专业问题时,发现彼此理解完全不同,简直是琵琶胡语。

3.

我和弟弟在讨论游戏攻略时,他完全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真是琵琶胡语。

4.

在国际会议上,不同国家的代表因为语言障碍,常常感到像在琵琶胡语。

5.

妈妈让我帮忙做菜,但我完全听不懂她说的步骤,感觉像在琵琶胡语。

琵琶胡语的翻译
德语
verschiedene Sprachen sprechen
日语
異なる言語を話す
法语
parler des langues différentes
英语
speaking in different tongues
琵琶胡语的字意分解
1:有四根弦的弹拨乐器,下部椭圆形,上部有长柄,头部弯曲。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2:诗篇名。
1:(形声。《说文新附》:“琵琶也。”)——见“琵琶”(pípa)。
1:(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3: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4:古国名 。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5:怎样;何。
6:为什么;何。
7:黑。
8:胡须。
9:见“胡同”(hútong)“衚”。
1:(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同本义。
3:交谈,说话。
4:又。
5:鸟兽虫类鸣叫。
6:说的话。
7:词语。
8:语言。
1:告诉,使知道。

琵琶胡语,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í pá hú yǔ)。abac式组合,琵琶胡语意思是:形容语言不通,无法沟通的情况,常用来比喻交流上的障碍。 提醒人们在沟通中要注意理解对方,避免因语言或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