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盖体的解释
形容衣服破旧、破烂,无法遮盖身体。用来描述贫穷或生活艰难的状况。
出处
1.
唐·杜甫《进雕赋表》:“唯臣衣不盖体,学号寄食于人。”2.
出自《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寓意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呼吁帮助弱势群体。
列子
1.
他衣不盖体地在街头乞讨,希望能得到一点施舍。2.
灾后重建初期,许多灾民衣不盖体,急需救援物资。3.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衣不盖体的流浪汉只能蜷缩在角落里。4.
她看到衣不盖体的孩子们,心生怜悯,决定捐出自己的衣服。5.
衣不盖体的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感动了许多人。6.
陛下赋敛烦重,百姓日以贫困,~,则是陛下未得以财结民也。 ★宋·苏辙《御试制策》衣不盖体的翻译
德语
in Lumpen
日语
裸同然
法语
en haillons
英语
rags and tatters
衣不盖体的字意分解
yī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yì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gài
1:(形声。从艸,盍(hé)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3:雨伞。
4:车篷。
5:容器的盖子。
6:(hé)。门扇。
7: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
8:引申为胜过、超出。
9:(hài)。伤害,杀害。
10:关闭。
11:因为,由于。
12:发语词。
13: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14:却,则。
15:(hé)。
16:何。
17:何不。
gě
1: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tǐ
1:(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lǐ)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同本义。
3:手脚、四肢。
4:形体 ;体态。
5:牲体。
6:事物的主要部分。
7:实体。
8:规格;法式。
9:占卜时的兆象。
10:又如;体象(象征)。
11:本性,本质 。
12:准则。
13:文体 。
14:体制。
15:又如:政体;国体。
16: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17:如:完成体;进行体。
18:文字的书写形式 。
19: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0:立体。
21:亲身经验;体察。
22: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23:划分,分解。
24:成形。
25:表现;体现。
26:效法。
27:相承;继承。
28:生长。
29:包含;容纳。
30:体验;实行。
tī
1:亲近的,贴心的。
2: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3:私下里。

衣不盖体,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bù gài tǐ)。abcc式组合,衣不盖体意思是:形容衣服破旧、破烂,无法遮盖身体。用来描述贫穷或生活艰难的状况。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呼吁帮助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