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国殄瘁 bāng guó tiǎn cuì

abcd式
拼音bāng guó tiǎn cuì
注音ㄅㄤㄍㄨㄛˊㄊㄧㄢˇㄘㄨㄟˋ
繁体邦國殄瘁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邦国殄瘁的解释
形容国家因战争或灾难而变得非常疲惫和衰弱。
出处

1.

《诗经·大雅·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邦国殄瘁,民不堪命。'
寓意
提醒人们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困苦,呼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
列子

1.

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农田一片荒芜,村民们生活得邦国殄瘁。

2.

洪水过后,灾区一片狼藉,人们的生活状态可以用邦国殄瘁来形容。

3.

连年的战乱让这个地区的人民陷入了邦国殄瘁的境地。

4.

疫病蔓延,导致整个地区的人们生活在邦国殄瘁的状态中。

5.

由于经济危机,许多家庭的生活状况达到了邦国殄瘁的程度。

6.

宁使人材蛰伏,~,而必不可使一党不居于势要者。 ★清·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

邦国殄瘁的翻译
德语
erschöpfte und geschwächte Nation
日语
疲弊した国
法语
nation épuisée et affaiblie
英语
exhausted and weakened nation
邦国殄瘁的字意分解
bāng
1:(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同本义。
3: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4:泛指国家。
5:国都,大城镇。
6:泛指地方。
7:封,分封。
8:姓。
guó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
7:地方。
8:家乡。
9:姓。
tiǎn
1:(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2:同本义。
3:消灭。
4:昏迷 。
5:美好;善。
cuì
1:(形声。从疒(chuáng),卒声。从“疒”,表示与疾病有关。本义:困病)。
2:同本义。
3:劳累。
4:忧愁;悲伤。
5:憔悴;枯槁。
6:毁;损坏。

邦国殄瘁,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āng guó tiǎn cuì)。abcd式组合,邦国殄瘁意思是:形容国家因战争或灾难而变得非常疲惫和衰弱。 提醒人们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困苦,呼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