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鄙有章的解释
形容城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秩序井然。
出处
1.
《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2.
出自《论语·子路》:'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寓意
强调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体现出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列子
1.
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非常好,都鄙有章,居民们都积极参与。2.
这个小镇的交通管理非常严格,都鄙有章,车辆行人各行其道。3.
学校的课堂纪律非常好,都鄙有章,学生们都能遵守规章制度。4.
公司的管理制度非常完善,都鄙有章,员工们都能各司其职。5.
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都鄙有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6.
公孙侨既执郑政,乃使~,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吾,尚忠俭,抑泰侈。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都鄙有章的翻译
德语
Ordnung in Stadt und Land
日语
都市と地方に秩序がある
法语
ordre dans les villes et les campagnes
英语
orderly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都鄙有章的字意分解
dōu
1:全部。
2: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dū
1:(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3:邦国的都城,国都。
4:引申为城市。
5: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6: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7:建都。
8:聚集。
9:美好的样子。
10:大。
11:统统,完全。
bǐ
1:(形声。从邑,啚(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2:同本义。
3:采邑;小邑。
4:边邑;边境。
5:郊野;郊外。
6:小;狭。
7: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8:粗俗,庸俗;质朴。
9:自称的谦词。
10:视为浅陋。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zhāng
1:(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同本义。今称“乐章”。
3:棵;根。
4: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5: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6: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7:法规;规章。
8:法律条目。
9:印章。
10:标记;徽章。
11:指旌旗。
12: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13:大木材。
14:彰明,明显,显著。
15:条理化。
16:显示;表明。
17:彰明,表彰。
18:上奏章告发。
19:姓。

都鄙有章,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ū bǐ yǒu zhāng)。abac式组合,都鄙有章意思是:形容城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秩序井然。 强调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体现出社会的和谐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