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曳地的解释
形容衣着整洁,衣裳不拖地,表现出一种简朴、端庄的风度。
出处
1.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僮仆,使人问乃知其夫人。”2.
出自《论语·乡党》,原文为:“衣不曳地。”寓意
强调整洁和简朴,体现出对外在形象的重视和内在修养。
列子
1.
她每次出门都衣不曳地,显得非常有气质。2.
他虽然家境普通,但衣不曳地,体现出良好的教养。3.
在正式场合,衣不曳地是基本的礼仪要求。4.
为了参加婚礼,她特意选择了一件衣不曳地的裙子。5.
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他也坚持衣不曳地,保持整洁。6.
《晋书·苻坚载记》:“是秋,大旱,坚减膳彻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上,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的翻译
德语
ordentlich und gepflegt
日语
きちんとした身なり
法语
propre et soigné
英语
neat and tidy
衣不曳地的字意分解
yī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yì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è
1:(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2:同本义。
3:穿着。
4:率领。
5:困顿,精力衰竭。
de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dì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7:路程;面积。
8: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衣不曳地,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bù yè dì)。abcd式组合,衣不曳地意思是:形容衣着整洁,衣裳不拖地,表现出一种简朴、端庄的风度。 强调整洁和简朴,体现出对外在形象的重视和内在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