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齐鸣 jīn gǔ qí míng

abac式
拼音jīn gǔ qí míng
注音ㄐㄧㄣㄍㄨˇㄐㄧˋㄇㄧㄥˊ
繁体金皷齊鳴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金鼓齐鸣的解释
形容战斗或庆典时,锣鼓同时敲响,场面热闹、气氛高涨。
出处

1.

《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2.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金鼓以声,彼众我寡。'
寓意
象征团结一致、气势高涨,常用于激励士气或庆祝活动。
列子

1.

节日庆典上,金鼓齐鸣,观众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2.

比赛开始前,金鼓齐鸣,运动员们士气大振。

3.

婚礼现场,金鼓齐鸣,新郎新娘在亲友的祝福中步入殿堂。

4.

庙会上,金鼓齐鸣,游人们纷纷驻足观看表演。

5.

开幕式上,金鼓齐鸣,标志着活动正式开始。

6.

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金鼓齐鸣的翻译
德语
das Geräusch von Gong und Trommel erklingt zusammen
日语
金鼓が共に鳴り響く
法语
le son des gongs et des tambours résonne ensemble
英语
the sound of gongs and drums resounds together
金鼓齐鸣的字意分解
jīn
1:(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3: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4:刀、剑、箭等兵器。
5:犁铧头。
6:钏、镯一类妆饰品。
7: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8:钱财;货币。
9:星名。金星的简称。
10: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11: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12:古代货币单位。
13: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14:比喻声音美妙。
15:姓。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7: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8:击鼓进攻。
9:泛指敲击, 弹奏。
10:挥动。
11:拍打;振动。
1:调味品。
2:合金。
3:登,升。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2:同本义。
3:整齐。
4:平等。
5:全,齐全。
6:好。
7:疾,敏捷。
8:(zhai)。肃敬。
9:同等,相等。
10:整治。
11:达到同样高度。
12:使整齐。
13:(zhāi)。斋戒。
14:资助。
15:朝代名 。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0—557)。
16:齐国 。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东省。
17:又。
18:肚脐。
19:中央。
20:同,并,一齐,皆。
21:又。
22:从。
míng
1:(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同本义。
3: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泛指发声。
5: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震惊。
7:申告。
8:言说;称说。
9:闻名,著称。
10: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金鼓齐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īn gǔ qí míng)。abac式组合,金鼓齐鸣意思是:形容战斗或庆典时,锣鼓同时敲响,场面热闹、气氛高涨。 象征团结一致、气势高涨,常用于激励士气或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