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党比周的解释
形容结党营私、互相勾结,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
出处
1.
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2.
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原句为“党人比周,谗谄之徒”。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小团体之间的不正当勾结,维护公平正义。
列子
1.
公司里有些员工阿党比周,影响了工作氛围。2.
小区里几个邻居阿党比周,总是排挤新来的住户。3.
班级里有几个同学阿党比周,搞得大家关系紧张。4.
在团队中发现有人阿党比周,领导及时进行了处理。5.
一些人阿党比周,试图在比赛中作弊,结果被发现了。6.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阿党比周的翻译
德语
Klippen bilden und kollaborieren
日语
派閥を作って結託する
法语
former des cliques et collaborer
英语
form cliques and collude
阿党比周的字意分解
ē
1:(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同本义。
3:泛指山。
4:山坡。
5: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6:曲隅,角落。
7:水边。
8:曲从;迎合。
ā
1:(汉语名词词头,盛行于魏晋以后)。
2:加在亲属称呼前面有亲昵的意味。
3:加于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称呼,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尊卑关系。
4:阿托(10-18)的简称。
5:表示疑问、肯定、呼召、祈请等语气。
ǎ
1:用于表示各种感情(如惊讶)。
à
1:
dǎng
1:(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2:不鲜明。
3:美,善,正直
4:知晓,解悟。
5:偏私,偏袒。
6:又。
7:结伙。
8: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
9: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
10: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
bǐ
1:(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同本义。
3:连接,接近。
4:比较;考校,核对。
5:及,等到。
6:勾结;偏爱。
7:等同。
8:具备。
9: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10:接近;亲近。
11:密(与“稀”、“疏”相对)。
12:和谐。
13:皆,都,同等地。
14:连续,频频。
15:近来。
16:比起。
17:为;替。
18:及,等到。
19:姓。
zhōu
1:(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2:同本义。
3:稠密;紧密。
4:亲密,亲切,熟悉而情深。
5:周到,处处留意和体贴;周全;全面。
6:完备。
7:遍及;普遍。
8:诚,忠信。
9:周围。
10:拐角儿。
11:朝代名。
12: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13: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
14: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15:五代时,郭威继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960年为宋所灭。
16:绕一圈,环绕。
17:保全。
18:周济;救济。
19:合,适合。
20:巩固。
21:保密。
22:(tiáo)调和,协调。
23:回。
24:“週”同“周”。
25:姓。

阿党比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ā dǎng bǐ zhōu)。abac式组合,阿党比周意思是:形容结党营私、互相勾结,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 提醒人们要警惕小团体之间的不正当勾结,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