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嘲月 yǒng fēng cháo yuè

abcd式
拼音yǒng fēng cháo yuè
注音ㄩㄥˇㄈㄥˋㄔㄠˊㄩㄝˋ
繁体詠風謿月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借景抒怀
  • 托物言志
  • 寄情山水
反义词
咏风嘲月的解释
咏风嘲月形容的是一种通过诗歌或文学作品赞美风景、讽刺世事的不满情绪。常用于描述文人雅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理想的追求。
出处

1.

晋·王嘉《拾遗记》:“免学他嘲风咏月,污人行止。”

2.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九》中的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原句中未直接出现“咏风嘲月”,但李白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友情的珍重与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这一成语的内涵。
寓意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列子

1.

诗人常常咏风嘲月,借自然景物抒发对社会的批判。

2.

在月色下,文人雅士们聚在一起咏风嘲月,抒发心中的不平。

3.

他通过咏风嘲月的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4.

在秋风萧瑟的夜晚,她借咏风嘲月抒发了内心的孤寂。

5.

咏风嘲月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用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咏风嘲月的翻译
德语
den Wind singen und den Mond verspotten
日语
風を詠んで月を嘲る
法语
chanter le vent et se moquer de la lune
英语
singing of the wind and mocking the moon
咏风嘲月的字意分解
yǒng
1:(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2:同本义。
3:用诗词等形式来写景抒情。
4:歌颂。
5:指诗歌等韵文作品。
fēng
1:(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同本义。
3:风俗;风气。
4:风范,气度,韵致。
5:风声,消息。
6:“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7:男女间的情爱。
8:刮风;起风。
9:走逸。
10:嬉戏。
11:癫狂。
12:(fán)。大凡,大概。
13:姓。
fěng
1:讽刺;委婉劝告
fèng
1:比喻感化。
cháo
1:(形声。从口,朝声。本义:嘲笑)。
2:同本义。
3:唱,按音律发声。
zhāo
1:勾引。
yuè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2:同本义。
3:历名。农历依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一月;月份。
4:月光,月色。
5:指妇女的月经;月事。

咏风嘲月,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ǒng fēng cháo yuè)。abcd式组合,咏风嘲月意思是:咏风嘲月形容的是一种通过诗歌或文学作品赞美风景、讽刺世事的不满情绪。常用于描述文人雅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理想的追求。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