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兼采 yī bù jiān cǎi

abcd式
拼音yī bù jiān cǎi
注音ㄧㄅㄨˋㄐㄧㄢㄘㄞˋ
繁体衣不兼採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衣不兼采的解释
形容衣着不讲究颜色和花样的搭配,强调简朴或不重视外表。
出处

1.

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朱家》:“家亡余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

2.

出自《论语·子罕》,原文为“衣不兼采,冠不兼物”,意为孔子衣着简朴,不追求多种颜色的搭配。
寓意
强调内在美重于外在装饰,提倡简朴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他平时衣不兼采,生活非常简朴。

2.

虽然衣不兼采,但她的穿着总是整洁得体。

3.

在乡村生活中,人们往往衣不兼采,朴实无华。

4.

他虽然衣不兼采,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5.

她喜欢衣不兼采的风格,觉得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衣不兼采的翻译
德语
sich nicht um die Farben seiner Kleidung kümmern
日语
服装の色にこだわらない
法语
ne pas se soucier des couleurs de ses vêtements
英语
not concerned with the colors of one's clothes
衣不兼采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iān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3: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4:并吞;兼并。
5:倍,加倍。
6:重复;累积。
7:尽;竭尽。
8:同,连同。
9:全部;整个。
10: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11:又。
cǎi
1:(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同本义。
3:引申为采集;搜集。
4:挑选;采纳。
5: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6: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7:文章的词藻。
cài
1: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衣不兼采,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bù jiān cǎi)。abcd式组合,衣不兼采意思是:形容衣着不讲究颜色和花样的搭配,强调简朴或不重视外表。 强调内在美重于外在装饰,提倡简朴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