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状的解释
军令状是古代将领在出征前向君主立下的保证完成任务的书面承诺,现多指郑重承诺完成某项任务的书面保证。
出处
1.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4回:“既各分任,就叫军政司立了军令状,倘中军有失,妾身之罪。”2.
出自《三国演义》,曹操命张辽等七将领各立军令状,誓死攻打孙权。寓意
强调责任感和承诺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勇于承担任务。
列子
1.
小明在班级活动中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2.
为了激励自己,运动员立下军令状,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3.
项目组成员每个人都立下军令状,确保项目按时完成。4.
为了完成学业,学生立下军令状,保证每日按时完成作业。5.
为了家庭和睦,夫妻二人立下军令状,承诺互相理解和支持。6.
我立一张~在你这里。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军令状的翻译
德语
Militärbefehl
日语
軍令状
法语
ordre militaire
英语
military order
军令状的字意分解
jūn
1:(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同本义。
3:注:“犹屯兵粮储也。”。
4:攻杀。
5:指挥作战。
6:从军。
7:军队。
8: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9:士兵。
10: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11: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阵地。
líng
1:听从
2:名词
3:假设语气词。
lǐng
1: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 500 张为一令。
lì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3:又。
4:命名。
5:使,让。
6:又。
7:命令;法令。
8:时令,季节。
9: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10: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11:官名。
12: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13:名声。
14: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15:美善。
16: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17:又。
18:假使,假设。
zhuàng
1:(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3:情形;状况。
4: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5:诉状。
6:书信。
7:容貌,面貌。
8: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9:陈述。
10:描绘。
11:描摹。

军令状,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ūn lìng zhuàng)。abcc式组合,军令状意思是:军令状是古代将领在出征前向君主立下的保证完成任务的书面承诺,现多指郑重承诺完成某项任务的书面保证。 强调责任感和承诺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勇于承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