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临城下的解释
形容军队逼近城池,形势危急,常用来比喻某种威胁或压力临近。
出处
1.
《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2.
出自《晋书·王彬传》,原文为“彬曰:'军临城下,理不可辞。'”寓意
强调危机和压力的迫近,提醒人们要及时应对和解决问题。
列子
1.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他感觉自己就像军临城下,必须全力以赴。2.
当看到洪水逐渐上涨,小镇居民感到军临城下的紧张气氛。3.
公司面临破产危机,员工们感受到军临城下的压力。4.
比赛进入决胜局,运动员们仿佛置身于军临城下的战场。5.
当债务逼近,家庭感到军临城下的压力,不得不寻求解决方案。6.
元帅~,将至壕边,觑南唐一鼓而下也。 ★明·无名氏《曹影下江南》第三折军临城下的翻译
德语
die Armee steht vor den Toren
日语
軍が城下に迫る
法语
l'armée est aux portes
英语
the army is at the gates
军临城下的字意分解
jūn
1:(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同本义。
3:注:“犹屯兵粮储也。”。
4:攻杀。
5:指挥作战。
6:从军。
7:军队。
8: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9:士兵。
10: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11: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阵地。
lín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2:同本义。
3: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4: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5:碰上, 逢着。
6:到,至。后常用作敬辞。
7:又。
8:攻伐;胁制。
9: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
10:治理、管理、统治 。
11: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12: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lìn
1: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chéng
1:(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3: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4:城市。
5:国。
6:筑城。
7:守城。
xià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7:地表之下。
8:里面。
9: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10:指时间、处所、范围。
11:位在下的人。
12:下来。
13:落下;降下。
14:弯屈。
15:卸下。
16:发表、宣告。
17:去;到。
18:做饭。
19: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20:又如:连下数城。
21:歇宿;收留。
22: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3:投降。
24: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5:居人之下;谦让。
26: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27:安扎。
28:拍。
29:身分、地位低。
30:次序或时间在后。

军临城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ūn lín chéng xià)。abac式组合,军临城下意思是:形容军队逼近城池,形势危急,常用来比喻某种威胁或压力临近。 强调危机和压力的迫近,提醒人们要及时应对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