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儿贴妇的解释
形容为了生计或生活所迫,不得已将儿女卖掉或将妻子送人的悲惨境地。
出处
1.
《南齐书·良政传·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2.
出自《史记·魏世家》,原句为“卖儿贴妇”,用来形容魏国的穷困潦倒。寓意
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对贫困的同情和批判。
列子
1.
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卖儿贴妇,日子过得异常艰难。2.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家庭被迫卖儿贴妇以求生存。3.
他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只能卖儿贴妇度日。4.
战争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卖儿贴妇的悲惨境地。5.
贫穷的他无奈之下选择了卖儿贴妇。6.
~竭膏血,一塔岂有功德缘! ★清·黄遵宪《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卖儿贴妇的翻译
德语
die Kinder verkaufen und die Frau weggeben
日语
子を売り妻を捨てる
法语
vendre ses enfants et abandonner sa femme
英语
sell one's children and give away one's wife
卖儿贴妇的字意分解
mài
1:(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2:同本义。
3:背地里害人以利己;背叛。
4:炫耀。
5:旧时酒馆中称一整份菜为一卖。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tiē
1:(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2:同本义。
3:贴补。补偿,补益 。
4:粘附;附着。
5:切近,挨近。
6: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
7:补偿费 。
8:靶心。
9:适合,妥当 。
10:膏药的一张 。
fù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2:同本义。
3:泛指妇女,常指成年女子。
4:妻子。
5:儿媳。

卖儿贴妇,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mài ér tiē fù)。abac式组合,卖儿贴妇意思是:形容为了生计或生活所迫,不得已将儿女卖掉或将妻子送人的悲惨境地。 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对贫困的同情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