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之言 chú ráo zhī yán

abac式
拼音chú ráo zhī yán
注音ㄔㄨˊㄖㄠˊㄓㄧㄢˊ
繁体芻蕘之言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刍荛之言的解释
指平凡普通人的意见或言论。比喻不值得重视的浅陋之见。
出处

1.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2.

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刍荛,野人之所资也。'原意是说普通百姓的意见也有其价值。
寓意
提醒人们要重视每一个人的意见,即使是看似平凡的看法,也可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列子

1.

虽然他只是个普通工人,但他的刍荛之言有时也很有见地。

2.

在讨论中,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即使是刍荛之言也受到了尊重。

3.

小李虽然年轻,但他的刍荛之言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4.

在家庭聚会上,孩子们的刍荛之言常常让大家忍俊不禁。

5.

面对复杂的问题,团队成员的刍荛之言也值得一听。

6.

巧匠何曾弃樗栎,~或有益。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刍荛之言的翻译
德语
bescheidene Meinung
日语
粗末な意見
法语
opinion modeste
英语
humble opinion
刍荛之言的字意分解
chú
1:(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义:割草)。
2:同本义。
3:用草喂牲口。
4:喂牲畜的草。
5:谷类植物的茎杆。
6:割草的人。
7:吃草的牲口。
ráo
1:(形声。从艸,尧声。本义:柴草)。
2:同本义。
3:芜菁,菜名。
4:打柴草。
yáo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刍荛之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ú ráo zhī yán)。abac式组合,刍荛之言意思是:指平凡普通人的意见或言论。比喻不值得重视的浅陋之见。 提醒人们要重视每一个人的意见,即使是看似平凡的看法,也可能有其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