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 nán qiāng běi diào

abcd式
拼音nán qiāng běi diào
注音ㄋㄚㄑㄧㄤㄅㄟˇㄉㄧㄠˋ
繁体南腔北調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南腔北调的解释
形容说话或唱歌的口音、腔调各不相同,来自不同的地方。也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统一的标准或风格。
出处

1.

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2.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这几位老兄都是南腔北调,说的又不一样。”
寓意
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提醒人们接受和欣赏不同风格和习惯。
列子

1.

在国际交流会上,各国代表的发言南腔北调,让人耳目一新。

2.

这个班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上课时南腔北调,老师常常要花时间适应。

3.

这次音乐会上,歌手们南腔北调,演绎了多种风格的音乐。

4.

聚会上大家聊天,南腔北调,充满了趣味和欢乐。

5.

市场上的小吃摊,南腔北调,各有特色,吸引了许多食客。

6.

这个说话~的人,不适合当解说员。

南腔北调的翻译
德语
verschiedene Dialekte
日语
南腔北調
法语
des accents variés
英语
a variety of accents
南腔北调的字意分解
nán
1:(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镈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2:方位名。和“北”相对。
3:南方;南面。
4:官爵名
5:对《诗经》中《周南》、《召南》的简称。
6:向南走;向南移动。
7:又。
8:向南。
9:姓。
1:佛教用语
qiāng
1:(会意兼形声。从月(肉),从空,空亦声。本义:人和动物体内的空处)。
2:同本义。
běi
1:方位名。与“南”相对。
2:败逃的军队。
3:败北。
4:败逃。
5:姓。
diào
1:(形声。从言,周声。(tiáo)本义:声音调和;协调)。
2:选拔或提拔官吏。
3:征用,提取,征发。
4:调动。
5:计算;调查。
6:
7:格调,人的才气风格 。
tiáo
1:(形声。从言,周声。本义:和谐;协调) 同本义。
2:调节。
3:驯服;训练。
4:调治;调养(调治保养)。
5:嘲笑。
6:搀合 。
7:经搅拌、摇晃。
8:调节音高或使之入调 。
9:演奏。
10:调济。
11:调戏。
12:掷;丢。
13:耍 。
14:调弄,弹奏。
15:烹调,调味。
zhōu
1:清晨,早晨

南腔北调,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án qiāng běi diào)。abcd式组合,南腔北调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唱歌的口音、腔调各不相同,来自不同的地方。也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统一的标准或风格。 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提醒人们接受和欣赏不同风格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