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节死义的解释
形容为捍卫节操和正义而牺牲生命,表达一种崇高的道德和忠诚。
出处
1.
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2.
出自《汉书·霍光传》,原句为'霍光持节死义',后演变成成语。寓意
强调为正义和节操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鼓励人们坚持原则和道德。
列子
1.
在火灾中,他为了救出困在屋内的孩子,仗节死义,令人敬佩。2.
为了保护同伴,他毫不犹豫地冲向危险,最终仗节死义。3.
在危急时刻,他选择了仗节死义,赢得了大家的尊敬。4.
面对强盗的威胁,他宁死不屈,仗节死义。5.
在事故发生时,他为了保护乘客,选择了仗节死义。6.
杜子美《送严武还朝》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劝以~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八》仗节死义的翻译
德语
für die Gerechtigkeit sterben
日语
義のために死ぬ
法语
mourir pour la justice
英语
die for justice
仗节死义的字意分解
zhàng
1:(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同本义。
3:依靠,依赖。
4: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5:仪仗队。
jiē
1:——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jié
1:(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3:骨节,节骨眼,关键。
4: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5:气节;节操。
6:节令,节气。
7:节度。
8: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9: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10:节拍,节奏。
11: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12: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13: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14:减省。
15:节制;管束。
16:调节。
17:高峻的样子。
sǐ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yí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yì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7:姓。

仗节死义,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àng jié sǐ yì)。abac式组合,仗节死义意思是:形容为捍卫节操和正义而牺牲生命,表达一种崇高的道德和忠诚。 强调为正义和节操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鼓励人们坚持原则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