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劻勷 róng mǎ jié xù

abcd式
拼音róng mǎ jié xù
注音ㄖㄨㄥˊㄇㄚˇ
繁体戎馬劻勷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戎马劻勷的解释
形容战争频繁,征战不息,通常用来描述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局面。
出处

1.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盖史官所据《崇文总目》当宋盛时;而《通考》所据晁陈二氏,丁宋末造,戎马劻勷之际,疑其散佚愈众也。”

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文为“羽性刚而自矜,轻视于备,羽曰:‘吾乃汉寿亭侯,今日与公对垒,戎马劻勷,公当何以待我?’”
寓意
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呼唤和平的珍贵。
列子

1.

小说中描述的古代战场,常常是戎马劻勷的场景。

2.

历史书上记载的某个朝代,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戎马劻勷。

3.

影视作品中,常常通过特效展示戎马劻勷的壮观场面。

4.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体验到模拟戎马劻勷的战斗场景。

5.

历史学家在研究古代战争时,常常提到戎马劻勷的时期。

戎马劻勷的翻译
德语
ständige Kriegsführung
日语
戦乱続く
法语
guerre incessante
英语
constant warfare
戎马劻勷的字意分解
róng
1:(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2:同本义。
3:兵车。
4:军队。
5:战争。敌对双方的军事行动。
6: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7:兵士。
8:敌寇。
9:古国名 。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
10: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11:拔除。
12:假借为“从”。相助。
13:假借为“崇”。大。
14: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15:姓。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kuāng
1:急迫;惶遽不安,急迫不安的样子。
2:
ráng
1:“劻勷”(kuāngráng):急迫不安的样子。

戎马劻勷,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róng mǎ jié xù)。abcd式组合,戎马劻勷意思是:形容战争频繁,征战不息,通常用来描述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局面。 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呼唤和平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