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斯文文的解释
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行为举止得体,常用于描述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
出处
1.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2.
出自《论语·学而》,原句为“君子斯文,若不斯文,若斯人”,意在强调君子应具备文雅的风度。寓意
强调个人修养和外在表现的重要性,倡导文雅有礼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他在宴会上斯斯文文地与每位客人交谈,赢得了大家的好感。2.
小明斯斯文文地递给老师一束鲜花,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3.
她斯斯文文地整理着书桌上的文件,显得非常有条理。4.
即使在激烈的讨论中,他也始终保持斯斯文文的态度。5.
他斯斯文文地拒绝了对方的不合理要求,显示出良好的修养。6.
我不喜欢故意装作~的样子。斯斯文文的翻译
德语
sanft und fein
日语
穏やかで洗練された
法语
doux et raffiné
英语
gentle and refined
斯斯文文的字意分解
sī
1:(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同本义。
3:扯裂。
4:分开。
5:距离;离开。
6:“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7:则。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8: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9:白色。
10: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11: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12: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sī
1:(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同本义。
3:扯裂。
4:分开。
5:距离;离开。
6:“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7:则。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8: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9:白色。
10: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11: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12: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斯斯文文,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ī sī wén wén)。aabb式组合,斯斯文文意思是: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行为举止得体,常用于描述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 强调个人修养和外在表现的重要性,倡导文雅有礼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