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口而出 chōng kǒu ér chū

abcd式
拼音chōng kǒu ér chū
注音ㄔㄨㄥˋㄎㄡˇㄦˊㄔㄨ
繁体衝口而齣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冲口而出的解释
形容话语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通常表示说话速度快,反应迅速。
出处

1.

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2.

《汉书·朱博传》:'博性疏旷,不拘小节,口不择言,常随意而发,谓之冲口而出。'
寓意
强调说话的自然和直接,反映人的真实反应和内心想法。
列子

1.

他听到这个笑话后,冲口而出地笑了出来。

2.

听到有人提起他喜欢的明星,他冲口而出地分享了许多信息。

3.

小明在考试中看到一道熟悉的题目,冲口而出地写下了答案。

4.

她看到朋友的新发型,冲口而出地称赞说很好看。

5.

听到这个消息,他冲口而出地表达了自己的惊讶。

6.

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面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冲口而出的翻译
德语
herausplatzen
日语
思わず口をついて出る
法语
dire sans réfléchir
英语
to blurt out
冲口而出的字意分解
chōng
1:(形声。从水,中声。本义:向上涌流)。
2:同本义。
3:直上。
4:空虚。
5:平和;谦虚。
6:幼小。
7:(形声。从行,重声。“行”,意思是路。本义:交通要道)。
8:同本义。
9:古战车名。用以攻城。
10:冲击;冲撞。
chòng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chū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7:使出;拿出;取出。
8:发出,发布。
9:逃亡。
10: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冲口而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chōng kǒu ér chū)。abcd式组合,冲口而出意思是:形容话语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通常表示说话速度快,反应迅速。 强调说话的自然和直接,反映人的真实反应和内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