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民于水火的解释
形容从危难和困境中拯救人民,表达了救助和保护的意义。
出处
1.
《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梁惠王说:“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则王道之始也。食之以时,勿夺其时,救民于水火。”寓意
强调救助和保护人民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列子
1.
消防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救民于水火,赢得了大家的尊敬。2.
医生们在疫情期间救民于水火,守护了无数人的健康。3.
志愿者们在灾区救民于水火,带来了希望和温暖。4.
在山区,教师们通过教育救民于水火,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5.
环保组织通过宣传和行动救民于水火,保护了环境和生态。6.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若二位兄长皆~,出去谋为一番,弟现有千余人,屯扎在高鸡泊,专望驾临动手。”救民于水火的翻译
德语
Menschen aus Feuer und Wasser retten
日语
水火の苦しみから人々を救う
法语
sauver les gens du feu et de l'eau
英语
rescue people from fire and water
救民于水火的字意分解
jiù
1:(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同本义。
3:援救别人。
4:治疗。
5:纠正。
6:求助于人。
7:“捄”。
mín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shu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同本义。
3:特指河流。
4:泛指一切水域。
5:大水;水灾。
6:五行之一。
7: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8:指水军。
9: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10:泅水,游泳。
11:用水测平。
12:姓。

救民于水火,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iù mín yú shuǐ huǒ)。abac式组合,救民于水火意思是:形容从危难和困境中拯救人民,表达了救助和保护的意义。 强调救助和保护人民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