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涂炭的解释
形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或灾难之苦。
出处
1.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2.
出自《晋书·王彬传》:'百姓涂炭,公私凋弊。'寓意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动荡对普通民众生活的严重影响,呼吁和平与安定。
列子
1.
战争爆发后,当地居民苍生涂炭,生活极度艰难。2.
天灾过后,村民们苍生涂炭,急需外界援助。3.
小说中描写了古代农民在战乱时期的苍生涂炭。4.
电影展示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摧残,许多人苍生涂炭。5.
历史书上记录了多次战乱导致的苍生涂炭。6.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苍生涂炭的翻译
德语
das Volk leidet schrecklich
日语
民衆が苦しむ
法语
le peuple souffre terriblement
英语
the people suffer terribly
苍生涂炭的字意分解
cāng
1:(形声。从艸,仓声。本义:草色)。
2:同本义,引申为青黑色。
3:灰白色。
4:姓。
shē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7:制造。
8:生产;制作。
9:生命。
10:人的一生。
11:生活。
12: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3: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14:妓女。
15:俘虏。
16: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17: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18:资质;禀赋。
19:天生,生来。
20:生的,未煮熟的。
21:新鲜的。
22:生疏。
23:具有活力的。
24:很、甚、极其。
25:姓。
tú
1:(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同本义。
3: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4: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道路。也作“途”。
6:十二月。古月名。
7:“塗”的简化字。
8:泥,泥巴。
9:道路。
10:引申指途径;门路。
11:涂抹;粉刷物品。
tàn
1:(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同本义。
3:火。比喻灾难;困苦。
4:姓。

苍生涂炭,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āng shēng tú tàn)。abac式组合,苍生涂炭意思是:形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或灾难之苦。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动荡对普通民众生活的严重影响,呼吁和平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