殁而不朽 mò ér bù xiǔ

abac式
拼音mò ér bù xiǔ
注音ㄇㄛˋㄦˊㄅㄨˋㄒㄧㄡˇ
繁体殁而不朽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殁而不朽的解释
形容人虽然去世了,但其功绩、影响或作品等永不磨灭,流传后世。
出处

1.

唐·白居易《与刘总诏》:“卿之先父,为朕元臣,大节殊功,殁而不朽。”

2.

出自《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殞而后已,殞而不朽。'
寓意
强调一个人即使离世,其精神、贡献或作品仍能永恒,激励后人。
列子

1.

虽然这位作家已经去世,但他的作品仍然广受读者喜爱,真是殞而不朽。

2.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真是殞而不朽。

3.

尽管这位艺术家已经离世,他的画作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真是殞而不朽。

4.

这位音乐家的经典曲目至今仍被广泛演奏,他真是殞而不朽。

5.

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真是殞而不朽。

6.

竟以盗憎,遂死王事,~,风声凛然。 ★《旧唐书·忠义下》

殁而不朽的翻译
德语
gestorben aber unvergänglich
日语
死してなお朽ちず
法语
mort mais immortel
英语
immortal even after death
殁而不朽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歺(è),(mò)声。歺残骨,与死亡有关。本义:死)。
2:同本义。
3:消灭。
4:隐没;沦没。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ǔ
1:(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2:同本义。
3:衰老;衰弱。
4:磨灭,消散。
5:作国画用土笔勾勒草图。

殁而不朽,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ò ér bù xiǔ)。abac式组合,殁而不朽意思是:形容人虽然去世了,但其功绩、影响或作品等永不磨灭,流传后世。 强调一个人即使离世,其精神、贡献或作品仍能永恒,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