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著砂 yǎn bù zhāo shā

abcd式
拼音yǎn bù zhāo shā
注音ㄧㄢˇㄅㄨˋㄓㄨˋㄕㄚ
繁体眼不著砂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眼不著砂的解释
形容眼睛非常干净,没有一点沙子,引申为为人清白、正直,毫无污点。
出处

1.

宋·陈善《扪虱新话·陶渊明不见督邮》:“渊明不肯束带见乡里小儿,所谓眼不著砂。”

2.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吾不与沙,吾与玉乎?',后演变为'眼不著砂'。'
寓意
强调为人清白、正直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保持高尚的品德。
列子

1.

他为人正直,待人处事眼不著砂,深受大家敬重。

2.

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眼不著砂的品格。

3.

她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眼不著砂,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

4.

面对诱惑,他始终坚持原则,眼不著砂,令人佩服。

5.

即使面对误解,他也保持眼不著砂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信念。

眼不著砂的翻译
德语
klar wie Kristall
日语
清廉潔白
法语
clair comme le cristal
英语
clear as crystal
眼不著砂的字意分解
yǎn
1:(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2:同本义。
3:泛指眼睛。
4:耳目;眼线。
5:见证。
6:指孔;洞穴。
7: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ù
1:(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2:显现;显扬。
3:又。
4: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5:画图。
6:明了。
7:登记,记载。
8:标出。
9:建立;引申为成就。
10: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shā
1:指石之细碎者
2:泛指细碎如砂的物质
3:道家所炼丹砂

眼不著砂,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ǎn bù zhāo shā)。abcd式组合,眼不著砂意思是:形容眼睛非常干净,没有一点沙子,引申为为人清白、正直,毫无污点。 强调为人清白、正直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保持高尚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