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abac式
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
注音ㄅㄨˋㄅㄧㄢˋㄕㄨㄇㄞˋ
繁体不辨菽麥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不辨菽麦的解释
形容不认识或分辨不出大豆和麦子,比喻对事物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常用来形容人的无知或浅薄。
出处

1.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2.

出自《论语·阳货》,原文为'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欤?',后人引申为不辨菽麦。
寓意
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避免因为无知而被人轻视。
列子

1.

小明连最基本的蔬菜都分不清楚,真是让人觉得他不辨菽麦。

2.

这个学生连最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做,简直不辨菽麦。

3.

她连最常见的花草都认不出来,真是让人觉得她不辨菽麦。

4.

他连最简单的历史事件都搞不清楚,简直不辨菽麦。

5.

这个孩子连最基本的礼貌都不懂,真是让人觉得他不辨菽麦。

6.

世间也尽有~的人。 ★郭沫若《银杏》

不辨菽麦的翻译
德语
kann Bohnen nicht von Weizen unterscheiden
日语
豆と麦を区別できない
法语
ne peut pas distinguer les haricots du blé
英语
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
不辨菽麦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biàn
1:(形声。从刀,辡(biǎn)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2:同本义。
3:口头上争论。
4:颁布。
shū
1:豆类的总称。
2:——《春秋·考异郵》。
mài
1:(形声。甲骨文字形。从攵(zhí),来声。“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麦子)。
2:同本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秆可作编织或造纸原料。
3:姓。

不辨菽麦,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biàn shū mài)。abac式组合,不辨菽麦意思是:形容不认识或分辨不出大豆和麦子,比喻对事物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常用来形容人的无知或浅薄。 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避免因为无知而被人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