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的解释
比喻做事有条理,纲举目张,形容处理事情有条不紊,井井有条。
出处
1.
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2.
《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熹注曰:'纲举目张,事理分明。'寓意
强调做事要有条理和计划,体现出高效和有序的管理能力。
列子
1.
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够纲举目张,项目进展得非常顺利。2.
妈妈在家中安排事务时,总是纲举目张,家里井井有条。3.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时,纲举目张,学生们很容易理解。4.
他整理文件时,总是纲举目张,让同事们佩服不已。5.
在公司年会上,他主持节目时,纲举目张,现场气氛非常热烈。6.
有句古语,“~”。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 ★毛泽东《善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纲举目张的翻译
德语
systematisch und organisiert
日语
体系的かつ整理された
法语
systématique et organisé
英语
systematic and organized
纲举目张的字意分解
gāng
1:(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2:同本义。
3: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
4:系束。
jǔ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同本义。
3:拿起;提起。
4:飞,飞起;飘动。
5:升起;耸起。
6:仰起;抬起。
7:发问;动问。
8:推荐;选用。
9:提出;列举。
10:兴起;发动。
11:施行;办理。
12:攻克;占领。
13:成就;成功。
14:参加科举考试。
15: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16:取;拾取。
17:攀援。
18:耸立,突起。
19:成立,站得住脚。
20:记录;登记。
21:谈论;称引。
22:复兴。
23:祭祀。
24:没收。
25:吃丰盛的饮食。
26:轻手诊脉。
27:榉柳。
28:肺脊;骨体正脊。
29: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30: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31:全。
32:皆,都。
33:姓。
mù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zhāng
1:(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同本义 。与“弛”相对。
3:开弓;拉弓弦。
4:张开。
5:张挂(展开挂起)。
6:展开。
7:设网捕捉。
8:张设(部署;设置)。
9:看;望。
10:布满,充满。
11:增强,扩大。
12: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13:夸张;夸大。
14:又如:虚张声势。
15:主張。
16: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17:汉代諸侯囯名 。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18:
19: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20:姓。
zhàng
1:帐幔,帷幕。
2:胀满。

纲举目张,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āng jǔ mù zhāng)。abcd式组合,纲举目张意思是:比喻做事有条理,纲举目张,形容处理事情有条不紊,井井有条。 强调做事要有条理和计划,体现出高效和有序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