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 bì zhī ruò huì

abcd式
拼音bì zhī ruò huì
注音ㄅㄧˋㄓㄖㄜˇㄇㄟˇ
繁体避之若浼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避之若浼的解释
形容极力躲避,像躲避瘟疫一样。比喻对某人或某事极端厌恶或恐惧,避而远之。
出处

1.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2.

出自《孟子·离娄上》:'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吾何爱乎?吾避之若浼焉。'
寓意
提醒人们要远离不良的人或事,保护自己。
列子

1.

他一看到那只凶猛的大狗,就避之若浼,赶紧绕道走。

2.

她对那个总是说谎的人避之若浼,再也不想和他有任何接触。

3.

每次聚会只要那个爱炫耀的人在,他都会避之若浼。

4.

小明对数学考试避之若浼,因为他每次都考得很差。

5.

她对那个总是批评她的人避之若浼,尽量不和他见面。

6.

他一口拒绝,~。 ★夏衍《感谢德莱塞》

避之若浼的翻译
德语
wie die Pest meiden
日语
疫病の如く避ける
法语
éviter comme la peste
英语
avoid like the plague
避之若浼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同本义。
3:离去。
4: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5:隐藏。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ru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7:及;到。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9:诺,应允,后作“诺”。
10:对付,处置。
11:如此,这样。
12:你。
13:其;他的 ——用于他称。
14:这么;那么。用同“偌”。
15:假如;如果。
16: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7:或;或者。
18:与,和。
19:而。
20:禾秆皮。
21:香草名。
22: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23: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24: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25:用于句首。
měi
1:沾污;玷污。
2:买;换取。

避之若浼,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ì zhī ruò huì)。abcd式组合,避之若浼意思是:形容极力躲避,像躲避瘟疫一样。比喻对某人或某事极端厌恶或恐惧,避而远之。 提醒人们要远离不良的人或事,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