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之情的解释
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和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情感。
出处
1.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2.
出自《孟子·离娄下》中的“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无所往而不存者也。”寓意
强调家庭中的亲情纽带和责任感,倡导孝顺和关爱。
列子
1.
母亲节那天,小明为妈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表达了儿女之情。2.
父亲生病住院时,小红每天都去探望,体现了深深的儿女之情。3.
爷爷过生日,全家人都聚在一起,享受着儿女之情带来的温馨。4.
在外地工作的小李,每逢节假日都会回家探望父母,表达儿女之情。5.
小王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辞去了工作,体现了浓浓的儿女之情。6.
今为~,一时不能自禁,猖狂至此。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飏》儿女之情的翻译
德语
Eltern-Kind-Zuneigung
日语
親子の情け
法语
affection parent-enfant
英语
parent-child affection
儿女之情的字意分解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nǚ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2:同本义。
3:引申指女儿。
4:又。
5:又。
6: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
7:以女嫁人(此义又读nǜ)。
8:像姑娘。
9:当女奴。
10:柔弱。
11:雌性的。
12:假借为“汝”。你。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qíng
1:(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同本义。
3:本性。
4:爱情。
5:实情,情况。
6:私情;人情;情分。
7:情趣,兴趣。
8:道理;情理。
9:形态;情态;姿态。
10:真诚,真实。

儿女之情,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ér nǚ zhī qíng)。abcd式组合,儿女之情意思是: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和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情感。 强调家庭中的亲情纽带和责任感,倡导孝顺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