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然相许的解释
形容各种事物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互相认可或接受。
出处
1.
《列子·汤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2.
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杂然相许”,形容各种事物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杂乱事物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列子
1.
朋友聚会上,大家杂然相许地讨论着各种话题,气氛热闹非凡。2.
孩子们的玩具杂然相许地堆在房间里,找不到想要的东西。3.
市场上的商品杂然相许,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选择。4.
书架上的书籍杂然相许,分类混乱,需要重新整理。5.
杂然相许的各种意见,让会议难以达成一致。杂然相许的翻译
德语
durcheinander akzeptiert
日语
雑多に認める
法语
acceptation hétéroclite
英语
hodgepodge acceptance
杂然相许的字意分解
zá
1:(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同本义。
3:混合;搀杂。
4:聚会;聚集。
5:驳杂不纯。
6:众多。
7:交错,交会。
8:都;共同。
9: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10: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xǔ
1:(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2:同本义。
3:同意,赞同。
4:事先答应给予。
5:期望。
6:相信。
7:给予;奉献。
8:处所,地方。
9:古国名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战国初期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
10:表示大约的数量。
11::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
12:这样,这般。
13:何,什么。
14:姓。

杂然相许,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á rán xiāng xǔ)。abcd式组合,杂然相许意思是:形容各种事物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互相认可或接受。 提醒人们在面对杂乱事物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