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然不屑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或某人不屑一顾,表现出轻蔑或不屑的样子。
出处
1.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2.
出自《汉书·贾谊传》,原文为'夷然不屑',用来形容贾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轻蔑。寓意
提醒人们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不轻易屈服于不合理的事物。
列子
1.
面对无理的指责,他夷然不屑地转身离去。2.
当听到那些谣言时,她只是夷然不屑地一笑。3.
他夷然不屑地拒绝了那份不合理的合同。4.
看到对方的傲慢态度,他夷然不屑地摇了摇头。5.
她夷然不屑地看着那件质量低劣的商品。6.
家产渐以中落,犹~也。 ★清·汪琬《张府君墓志铭》夷然不屑的翻译
德语
verächtlich und abweisend
日语
軽蔑して無視する
法语
méprisant et dédaigneux
英语
scornful and dismissive
夷然不屑的字意分解
yí
1:(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2: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3:旧时往往用以稱外囶或外囯人。
4:倚輩;同輩。
5:古囯名 。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6:平坦。
7:平和;平易。
8:经常,常道。
9:傲慢。
10:喜悅。
11:使平,拉平;铲平。
12:伤,受伤。
13:铲除;消灭;诛灭。
14:锄草。
15:姓。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è
1:(形声。从尸,肖声。本义:碎末) 同本义。
2:研成碎末。
3:顾惜;介意。
4:常用否定式,不屑,即不惜顾一眼。
5:用拳头击打。
6:不安。
7:轻忽的。
8:清洁,整洁。

夷然不屑,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í rán bù xiè)。abcd式组合,夷然不屑意思是:形容对某事或某人不屑一顾,表现出轻蔑或不屑的样子。 提醒人们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不轻易屈服于不合理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