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 ěr rú mù rǎn

abac式
拼音ěr rú mù rǎn
注音ㄦˇㄖㄨˊㄇㄨˋㄖㄢˇ
繁体耳濡目染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耳濡目染的解释
形容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强调通过耳闻目睹逐渐受到熏陶和影响。
出处

1.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2.

出自《孟子·离娄上》:'耳濡目染,其进自不能已也。'
寓意
强调环境和氛围对人的潜移默化影响,提醒人们注意周围的影响力。
列子

1.

小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

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孩子们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耳濡目染老师的教导,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素养。

4.

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孩子们耳濡目染,学会了关爱他人。

5.

耳濡目染长辈们的故事,小孩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6.

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耳濡目染的翻译
德语
durch ständiges Sehen und Hören beeinflusst werden
日语
耳に染まり目に染まる
法语
être influencé par ce qu'on voit et entend constamment
英语
be influenced by what one constantly sees and hears
耳濡目染的字意分解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1:古水名。
2:在河北省。
3:尿。
4:儒士,学者。
5:假借为“堧”。空地。
6:沾湿。
7:迟缓;滞留。
8:湿的。
9:缓慢的。
10:柔顺。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rǎn
1:(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同本义。
3:传染,感染。
4:熏染;影响。
5:污染,沾染。
6:豆豉酱。

耳濡目染,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ěr rú mù rǎn)。abac式组合,耳濡目染意思是:形容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强调通过耳闻目睹逐渐受到熏陶和影响。 强调环境和氛围对人的潜移默化影响,提醒人们注意周围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