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唆是非的解释
挑唆是非指挑拨离间,制造事端,引起纷争。
出处
1.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九回:“这人姓胡,名福,最爱挑唆是非,说人坏话。”2.
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这厮好不晓事,怎敢挑唆是非?'寓意
提醒人们要避免挑拨离间,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列子
1.
小红总是喜欢挑唆是非,弄得大家关系紧张。2.
同事之间因为小王的挑唆是非,工作氛围变得很差。3.
班级里因为几个同学的挑唆是非,导致同学们分成了几派。4.
家庭聚会上,表哥因为挑唆是非,弄得大家不欢而散。5.
小区里因为有人挑唆是非,邻里关系变得非常紧张。6.
独孤后遂决意废立,屡在隋主面前,~。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八十七回挑唆是非的翻译
德语
Ärger machen
日语
トラブルを引き起こす
法语
provoquer des ennuis
英语
stir up trouble
挑唆是非的字意分解
tiāo
1:(本义的挑读tiǎo,挖取)。
2:用肩膀担。
3:引申为承担;担当 。
4:挑选。
5:挑剔。
6:窃取。
7:挖取。
8:抬举。
9: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10:修长貌。多指身材。
11:轻佻。
tiǎo
1:(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同本义。
3:挖取 。
4: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5: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
6:显露。
7: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
8: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suō
1:(形声。本义:怂恿人做坏事)。
2:同本义。
3:犹噀。喷。
shì
1:(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同本义。
3:对的,正确的。
4:此,这。
5: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6:遵从,以为法则。
7: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8: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9:表示让步。
10:表示肯定 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11:“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12: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平时太骄傲了。
13:或者。
14: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15: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16:帮助宾语提前。
17:姓。
fēi
1:(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同本义。
3:责怪;非难;反对。
4:讨厌。
5:讥刺。
6:(fěi)。诽谤,诋毁。
7:∮秩?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8:躲开。
9:无;没有。
10:不对;错误。
11:相当于“不”、“不是”。
12:不真实。

挑唆是非,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iǎo suō shì fēi)。abac式组合,挑唆是非意思是:挑唆是非指挑拨离间,制造事端,引起纷争。 提醒人们要避免挑拨离间,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