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同本义。
是,直也。__《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__《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__《易·未济》
3: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__《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__《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__《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__《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__清·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__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
是非垓(是非窝)
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
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4:此,这。
是谓伐德。__《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__汉·贾谊《论积贮疏》
是日(此日,这一天)
是夕(这天晚上)
是处(这里;此处)
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
是月(这个月)
是年(今年)
是可忍,孰不可忍()
5: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__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__清·刘开《问说》
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
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
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6: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__《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7: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正是四国。__《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__清·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__《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8: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__宋·沈括《梦溪笔谈》
他不是学生()
9:表示让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__宋·柳永《雨霖铃》
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0:表示肯定 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11:“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12: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平时太骄傲了。
13:或者。
14: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__我是北京人
15: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__范晔《后汉书》
是事(事事,凡事)
国是()
16: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__清·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__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1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