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犬 sàng jiā zhī quǎn

abac式
拼音sàng jiā zhī quǎn
注音ㄙㄤˋㄍㄨㄓㄑㄩㄢˇ
繁体喪傢之犬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丧家之犬的解释
比喻无家可归或无依无靠的人,形容人走投无路、孤苦无依的境况。
出处

1.

《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2.

《战国策·齐策四》:'吾唯恐天下之士,闻齐之兵至,恐而归楚,则楚不亡,吾丧家之犬也。'
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和家庭,警惕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无依无靠的境地。
列子

1.

失业后,他像丧家之犬一样四处寻找工作机会。

2.

被家人赶出家门后,他只能像丧家之犬般流浪街头。

3.

投资失败后,他沦为丧家之犬,朋友们都不再理他。

4.

离婚后,她带着孩子像丧家之犬一样搬到小镇生活。

5.

公司倒闭后,员工们像丧家之犬一样寻找新的出路。

6.

敌人溃不成军,惶惶如~。

丧家之犬的翻译
德语
ein herrenloser Hund
日语
野良犬
法语
un chien errant
英语
a stray dog
丧家之犬的字意分解
sāng
1:丧仪;丧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2:人的尸体、骨殖。
3:祸难。
4:服丧,持丧。
5:悲悼;伤悼。
sàng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同本义。
3:死去。
4:灭亡;失败。
5:忘记,忘掉。
jiā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2:同本义。
3: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4:家庭,人家。
5:指夫或妻。
6: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7:娘家。
8:学术或艺术流派。
9: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
10: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11: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 如: 三家条约。
12:家财,财产。
13: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
14:朝廷。
15:又如:汉家(即汉朝);随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
16:都城。
17:帝王或太子。
18: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19: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20:私家的,个人的 ,与“公”相对。
21:娶妻;成家。
22:安家;定居。
23:稼穑。种谷曰稼,收获曰穑。
1:
jie
1:词尾。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quǎn
1:(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2: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3:称自己的儿子(谦称)。

丧家之犬,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àng jiā zhī quǎn)。abac式组合,丧家之犬意思是:比喻无家可归或无依无靠的人,形容人走投无路、孤苦无依的境况。 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和家庭,警惕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无依无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