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足而待 qiáo zú ér dài

abcd式
拼音qiáo zú ér dài
注音ㄑㄧㄠㄗㄨˊㄦˊㄉㄞˋ
繁体蹺足而待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跷足而待的解释
形容悠闲自得、从容不迫地等待,常用于描述一种轻松的心态。
出处

1.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2.

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人以'跷足而待'来形容这种悠闲自得的状态。
寓意
倡导一种从容不迫、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他在公园的长椅上跷足而待,等待着朋友的到来。

2.

她在咖啡馆里跷足而待,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3.

小明跷足而待,等待着比赛结果的公布。

4.

他们在海边跷足而待,等待着日落的美景。

5.

老人在院子里跷足而待,等待着孙子的放学归来。

6.

我们~,即将有捷报传来。

跷足而待的翻译
德语
gelassen warten
日语
悠然と待つ
法语
attendre tranquillement
英语
wait leisurely
跷足而待的字意分解
qiāo
1:(形声。从足,尧声。本义:举足)。
2:同本义。
3:踮起脚后跟。
4:跛。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dài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7:防备。
8:依靠。
9:容,让。
10:要是,如果。
dāi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跷足而待,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qiáo zú ér dài)。abcd式组合,跷足而待意思是:形容悠闲自得、从容不迫地等待,常用于描述一种轻松的心态。 倡导一种从容不迫、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