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不容口 zàn bù róng kǒu

abcd式
拼音zàn bù róng kǒu
注音ㄗㄢˋㄅㄨˋㄖㄨㄥˊㄎㄡˇ
繁体贊不容口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美味可口
  • 香甜可口
  • 色香味俱全
反义词
赞不容口的解释
形容美味可口,赞美之情不禁脱口而出。常用于称赞食物或某人的技艺高超。
出处

1.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九回:“圣公待其书完,接过风咏,觉情文交至,于无可形容处形容出来,与历来名人所题另是一付杼轴,不禁赞不容口。”

2.

出自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五十八回:“这几味菜肴,真是赞不容口。”
寓意
表达对美食或技艺的极高赞美,强调无法抑制的赞美之情。
列子

1.

品尝了妈妈做的红烧肉后,他赞不容口地称赞妈妈的手艺。

2.

朋友们聚餐时,大家对新开的餐馆赞不容口。

3.

参加烹饪比赛的选手们对评委的点评赞不容口。

4.

游客们对当地特色小吃赞不容口,纷纷购买带回家。

5.

观众们对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赞不容口,掌声雷动。

赞不容口的翻译
德语
köstlich jenseits der Worte
日语
言葉にできないほど美味しい
法语
délicieux au-delà des mots
英语
delicious beyond words
赞不容口的字意分解
zàn
1:(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2:同本义。
3:导引。
4:辅佐,佐助。
5:称颂;赞美。
6:告诉;介绍。
7:明白。
8:参与。
9:选拔。
10:司仪。
11:称赞;颂扬。
12:辅佐,帮助。
13: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14: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róng
1:(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2:同本义。
3:宽容。
4:允许,许可。
5:收留。
6:应当。
7:等待,待。
8:需要。
9:假借为“用”。使用。
10: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
11:模式,样式。
12:法则,规律。
13:礼仪;礼法。
14:一种佩饰用的刀。
15:古州名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广东省。汉属合浦县,晋初置荡昌县,属合浦郡,梁改为阴石县,并置阴石郡,陈改为奉化县,隋改为普宁县,宋为容州,元为容州路,后降为州,明改为容县,属梧州府。
16:常绿乔木。
17:适宜,合宜。
18:表示反问。难道;岂。
19:姓。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赞不容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àn bù róng kǒu)。abcd式组合,赞不容口意思是:形容美味可口,赞美之情不禁脱口而出。常用于称赞食物或某人的技艺高超。 表达对美食或技艺的极高赞美,强调无法抑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