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儿呆女 chī ér dāi nǚ

abac式
拼音chī ér dāi nǚ
注音ㄔㄦˊㄉㄞˇ
繁体皏兒獃女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痴儿呆女的解释
形容智力低下或精神不正常的男女,带有贬义,通常用于描述痴呆或傻傻的人。
出处

1.

宋·秦观《贺新郎》词:“巧拙岂关今夕事?奈痴儿呆女流传谬。”

2.

来源不详,可能是民间俗语。
寓意
提醒人们要尊重智力障碍者,同时也反映出对智力障碍者的社会认知和态度。
列子

1.

他总是傻乎乎的,像个痴儿呆女一样。

2.

村里有个痴儿呆女,常常惹人发笑。

3.

小时候的他被邻居们称为痴儿呆女。

4.

她说话总是慢半拍,像个痴儿呆女。

5.

家里有个痴儿呆女,照顾起来很辛苦。

痴儿呆女的翻译
德语
Trottel
日语
愚か者
法语
imbécile
英语
simpleton
痴儿呆女的字意分解
chī
1:(形声。从疒(chuáng),疑声。本义:不聪慧;迟钝)。
2:同本义。
3:疯癫,癫狂。
4:发呆。
5:颠狂病。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dāi
1:痴;傻。
2:暂时住在。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2:同本义。
3:引申指女儿。
4:又。
5:又。
6: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
7:以女嫁人(此义又读nǜ)。
8:像姑娘。
9:当女奴。
10:柔弱。
11:雌性的。
12:假借为“汝”。你。

痴儿呆女,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hī ér dāi nǚ)。abac式组合,痴儿呆女意思是:形容智力低下或精神不正常的男女,带有贬义,通常用于描述痴呆或傻傻的人。 提醒人们要尊重智力障碍者,同时也反映出对智力障碍者的社会认知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