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拾遗 yì yú shí yí

abcd式
拼音yì yú shí yí
注音ㄧˋㄩˊㄕㄜˋㄨㄟˋ
繁体易于拾遺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易于拾遗的解释
形容做事容易丢三落四,遗漏东西。
出处

1.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2.

出自《论语·学而》:'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寓意
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细节,避免因为粗心而犯错。
列子

1.

他总是易于拾遗,经常忘记带钥匙。

2.

她每次出门都易于拾遗,不是忘带手机就是忘带钱包。

3.

因为易于拾遗,他常常在考试中漏掉重要题目。

4.

由于易于拾遗,小明总是在收拾行李时忘记带一些必需品。

5.

她易于拾遗,经常在做家务时忘记一些角落的清洁。

6.

《宋书·王景文传》:“诸将咸云:‘平殄小贼,~。’”

易于拾遗的翻译
德语
vergesslich
日语
忘れやすい
法语
prone à l'oubli
英语
prone to forgetfulness
易于拾遗的字意分解
1:(象形。本义:蜥易)。
2:换,交换。
3:改变,更改。
4:替代。
5:蔓延;传播。
6:治,整治。
7: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8:容易。与“难”相对。
9:简易,简省。
10:平坦。
11: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12: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13:《周易》的简称。
14:古代占卜官名。
15: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16: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17:边界。
18:州名 。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19:易水的简称 。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20: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shí
1:(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2:同本义。
3:收敛,收集。
4:十,数目,九加一所得,汉字数目‘十’的大写
shè
1: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wèi
1:给予;馈赠。
2:送交;交付。
3:输送。
4:加给。
1:(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2:同本义。
3: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4:遗弃;舍弃。
5:不自主地排泄。
6:残存。留下。
7:遗忘。
8:遗留。
9:堕,落下;下垂。
10:遗失之物。
11:姓。

易于拾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yú shí yí)。abcd式组合,易于拾遗意思是:形容做事容易丢三落四,遗漏东西。 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细节,避免因为粗心而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