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笔杆子 shuǎ bǐ gǎn zi

abcd式
拼音shuǎ bǐ gǎn zi
注音ㄕㄨㄚˇㄅㄧˇㄍㄢˇㄗˋ
繁体耍筆杆子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耍笔杆子的解释
形容文人以写作为生或以写作来谋生,常带有轻松、愉快的意味。
出处
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原句为“耍笔杆子,混饭吃”。
寓意
强调通过写作谋生,体现对文学和写作的热爱与坚持。
列子

1.

他靠着耍笔杆子,每天写文章,生活得非常充实。

2.

小李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耍笔杆子,成了一名自由作家。

3.

在报社工作的她,靠着耍笔杆子,赢得了不少读者的喜爱。

4.

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依然靠耍笔杆子,坚持创作。

5.

退休后,他开始耍笔杆子,写起了回忆录。

6.

这个人只会~玩弄人。

耍笔杆子的翻译
德语
von Schreiben leben
日语
筆を振るって生計を立てる
法语
gagner sa vie en écrivant
英语
make a living by writing
耍笔杆子的字意分解
shuǎ
1:(会意。从而,从女。而,颊毛。盖谓用颊毛戏弄女子。本义:戏耍。一般指不正当的行为)。
2:玩耍,游玩;消闲取乐。
3:戏谑;捉弄。
4:舞弄;使用武器、器物等。
5:赌博。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gān
1:较长的棍
gǎn
1: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
2: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
3:兵器,盾牌。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耍笔杆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uǎ bǐ gǎn zi)。abcd式组合,耍笔杆子意思是:形容文人以写作为生或以写作来谋生,常带有轻松、愉快的意味。 强调通过写作谋生,体现对文学和写作的热爱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