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牙之士的解释
形容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人,通常指那些为恶势力效力的人。
出处
1.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后世引申为爪牙之士。寓意
告诫人们不要为恶势力效力,强调正义和道德的选择。
列子
1.
小明发现同学被欺负后,勇敢地站出来,不愿做爪牙之士。2.
公司里有些人甘愿做爪牙之士,专门为领导出坏主意。3.
在小说中,主人公拒绝成为爪牙之士,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4.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员工们团结起来,不再做爪牙之士。5.
电影里,主角在关键时刻选择正义,不做爪牙之士,感动了观众。6.
盖所以将腹心之命达于~也。 ★唐·元稹《宋常春等内仆局令》爪牙之士的翻译
德语
Handlanger
日语
手下
法语
homme de main
英语
henchman
爪牙之士的字意分解
zhǎo
1:(象形。按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又”是手,两点表手爪甲形。本义:人的指甲、趾甲)。
2:同本义。
3:鸟兽的脚趾。
4:抓,搔。
5:剪指甲或趾甲。
zhuǎ
1:鸟兽的脚爪 。多用于口语。
yá
1:(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3:形状像齿的东西。
4:特指象牙。
5:萌芽。
6:孩童。
7: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爪牙之士,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uǎ yá zhī shì)。abcd式组合,爪牙之士意思是:形容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人,通常指那些为恶势力效力的人。 告诫人们不要为恶势力效力,强调正义和道德的选择。